contact
4月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4年一季度的經濟發展數據。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了7.4%,這是從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最低的增數。與此相關,還有三個數據也出現了回落、下降或放緩。其一是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7%,但增加幅度卻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8個百分點。其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3%),增幅明顯放緩,比去年同期低了3.3個百分點。其三是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了3.1%,其中出口額下降了3.4%。此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房地產銷售總額、制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也有所下降。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的經濟正處在下行之中。對此,國內外議論紛紛,國際輿論出現了一股唱衰,看空中國經濟的論調,國內也有人在憂慮經濟下滑會不會拖累改革,甚至回到采取刺激經濟政策,以擴大投資保增長的老路。
所以,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地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先分析7.4%這個數據,這還是全年增長目標7.5%的區間范圍內,不同季度略有漲落都屬正常,為什么會出現增速回落的原因是:
第一,國際經濟復雜嚴峻。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無論歐盟還是日本都沒完全從上一波金融危機中走出,處在低速狀態,日本的“安培經濟”靠的是降低日元幣值和加大放款力度,但仍未奏效。美國連連出臺4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經濟有所恢復,但這種政策難以持續,欲停不停,經濟時好時差。新興國家,包括所謂“金磚四國”這幾年經濟也處于下行的道路。原來國際貨幣組織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比較樂觀,最近也調低了預期。外部需求的疲軟,大眾商品的跌價都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
第二,我國國內正處在經濟增長結構發生變化的階段,首先是經濟增速換擋,也就是30余年超兩位數的增長已告結束,從2008年起已進入一個新的次高速增長的平臺,今后幾年增長幅度在7%-8%之間上落是常態現象。其次,經濟也面臨結構調整,過去依靠低附加值,低勞動力成本,低技術含量的產品打天下的局面已成往事;正在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適應新工業革命形勢的新產業和產品結構轉換。再次,由于前幾十年偏重數量增長,GDP掛帥,而忽視環境透支、資源破壞、重復建設、產能過剩。為了追求生態平衡,保護環境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必須是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必須主動調控,淘汰落后、過剩產能,關閉一批嚴重損害環境的企業。像河北一省今年就有幾千萬噸的鋼鐵企業下馬。
第三,在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之際,我們為了主動應對,采取了金融刺激政策,最大的一筆是四萬三千億的國家投資的出臺,以防止經濟的下滑。雖然救得了一時,也造成嚴重后遺癥,如流動資金過量、通貨膨脹、盲目投資等。這種刺激政策的遺患至今仍未消化。為了盡快解決它們,也必須調整經濟。
第四,發展中國家急于擺脫貧困,普遍患有“投資饑渴癥”。我國地方政府大趕快上之際,投資沖動十分強烈,上述中央四萬多億的投資,卻帶來了各地的十七萬億的融資。于是高債務風險、高房價、高產能過剩同經濟高增長并存,這是無法延續下去的,不單影響社會穩定,地方政府在高負債背景下過日子的壓力很大。
第五,中央“反腐創廉”改進黨風堅決進行,深受廣大老百姓歡迎。但也促使高檔消費、公款吃喝、投資大幅下降,不能不影響旅游業、煙、酒、飲食業、房地產業的發展。消腫應該說是一件好事,靠腐敗撐起來的虛假繁榮禍國殃民。這種在增速調整、經濟結構轉型的新階段,也有許多正面、積極的因素呈現,這就是結構和轉型升級上取得了進展。在產業結構上,三產增幅超過二產0.5個百分點,二產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速又高了3個百分點。在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落,而消費增長幅度加快,貢獻增大;投資中,對于三產和民間投資比重也繼續提高。在就業形勢上,一季度新增就業人口超過300萬,比去年同期增加。在收入分配上,居民收入增速大于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同時,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有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就業形勢向好,一是由于服務業發展加快,有利于吸納更多勞動力;二是同期適齡勞動人口有所減少,緩介了就業壓力。只要經濟波動在合理區間,就業形勢穩定,通脹在可控范圍,我們就不需要恐慌,社會不會出現動蕩。所以今年國民經濟開局平穩,總體良好。
瞻望未來,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不會改變,仍然按十八大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方針執行。就改革層面說,當今改革已進入到深水區,必須突破固有的思想束縛,突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改革的重心是如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束縛阻礙了經濟進一步提升。當前要從改善政府權力清單入手,簡政放權,放寬市場進入,打破現存的壟斷壁壘;在制度上、法治上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F在政府出臺的審核制度的改革,水、電、信息、交通、光伏、油氣重大基建項目陸續向社會開放,引入民間資本的改革;金融領域中的利率市場化和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機構的改革;社保制度改革,財稅制度改革等等,都是想通過加大市場化力度激發內生動力,讓全社會充分享有改革紅利。
在經濟發展的層面上,著重精力抓牢轉方式、調結構上。要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業主導型經濟轉變,以及由投資主導型經濟向消費主導型經濟轉變。同此,現代服務業,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產業將有一個快速發展。在第二產業中,調整結構,提升質量,增加效益將是重點。這個進程依靠的是市場手段,在競爭中升級改造。政府采取差別化政策,鼓勵企業創新驅動發展。要把原來依靠要素投入轉移到創新驅動上來。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大眾商品處于飽和狀態下,必須改變以往低水平的擴張模式;事實上也難以維持下去。而應當以追求質量、效益的模式來替代。這種轉變可以說是市場倒逼的、優勝劣汰,你非變不可,涉及生死存亡的問題。而轉變成功與否是靠創新來破題的,由此能夠打造新興的產業和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F在高技術產業中的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正如日中天,網絡消費,網絡營銷等也成為擴大內需的新支撐點。
面對新的形勢,企業也應有所作為,以前采取的強刺激的金融投資政策不可能再來。當然微刺激會有一些,比如加速保障房的建造和棚戶區的改造,加大中西部地區的鐵路建設投資,對小微企業減免稅,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等。企業的發展雖同外部條件有關,主要還是靠自身的力量。當前一要認清形勢,跟上結構改革深刻變化的步伐。二要把企業發展目標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效率。三要腳踏實地,從人才培育,開發、研發投入、創新技術、引進消化,以及管理現代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在市場激烈競爭中乘風破浪。
在改革開放初始階段,企業成長相對容易,只要有膽有識,抓住機遇,嘗到頭口水,就能取得成功。管理手段也比較原始,民營企業一般采取家族制,后來逐漸向公司制和科層制轉變。但是現在要復雜得多,也不是以往不斷冒出“土豪”的時代?,F在更需要理性思維,膽大而且要心細,宏觀上要能審時度勢,微觀上要掌握更多、更新的現代化管理知識。目前管理學科愈來愈同其他學科相交叉,像信息科學、控制科學等?,F代管理無時無刻不同信息技術聯系在一起。最近還把腦認識科學引入到管理科學,產生了神經管理學、神經營銷學等分支學科。比如營銷中為什么有人特別癡戀于某些品牌,為什么在一定的營銷氛圍中會出現購物沖動,為什么現在的網購中會出現購物狂等等,都可以從腦認識角度認識。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經濟政策和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與時俱進的學習是基本的應對之道?!皩W如逆水行舟”,希望各位學員在學習中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在經濟管理工作或企業經營中同樣要不斷創新,這樣前途才是燦爛的。(學生處吳勇根據名譽院長周文騫教授在年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整理,未經本人審閱)